随着互联网保险的热火朝天,一些互联网保险周边服务公司的估值也正水涨船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继众安保险首轮股权融资估值达到500亿元后,一家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销售保险产品的公司——上海意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意时网络”)正进行新一轮股权融资,估值已接近100亿元,且多家保险公司已经表达投资入股的意愿。
日前,本报记者向意时网络创始人郁壮鸿求证,他表示,目前新一轮股权融资正在协商阶段,具体投资机构暂不能公布。
意时网络此前已完成两轮融资,分别是去年3月融资近2500万元;今年3月完成一轮逾2亿元融资,投资者包括国泰君安(21.40, -0.25, -1.15%)力鼎资本,同创伟业等机构,当时估值接近1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意时网络此次股权融资对应的估值“飙升”,某种程度是“沾了众保险的光”。今年上半年意时网络代理相关产品实现保费收入接近3.5亿元,约是众安保险的1/5。若按两者保费收入差距进行估值比较,意时网络的百亿估值,似乎有了依据。
“事实上,意时网络与众安保险的业务模式并不一样。我们不是一家保险机构,而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郁壮鸿强调说。若众安保险将互联网保险看成保费收入的增长点,意时网络更倾向将互联网保险视为低成本获客的渠道。
“我们打算借助保险的共保原理,通过互联网保险创新,降低每个客户各类生活服务成本,我们真正利润更多源自基于保险理赔的各类增值服务。”他直言。这也让意时网络得以与保险公司避免直接竞争,形成差异化发展。
保险公司成“产品通道”?
2011年,郁壮鸿离开传统保险业,创办意时。
在他看来,传统保险产品存在不小弊端,首先是利益拉锯,即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往往存在风险对赌关系,导致保险产品尽可能设置理赔“障碍”,降低保险公司赔付成本;二是缺乏良好客户体验,多数传统保险产品都针对个人死伤的理赔服务,导致不少人不愿直接面对;三是各家保险产品同质化竞争较强,缺乏差异化,且中间渠道偏长,导致保单价格偏高。
“就是想用互联网保险改变传统保险的这些痛点。”他告诉记者,其实保险本身是一种风险保障,生活里存在各类大大小小的风险,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保险抓住很多生活里的“小风险”,在保险与传统生活服务产业链之间形成服务与理赔闭环,将是一个全新的蓝海。
为此,意时网络先后研发出手机碎屏险、高烧险、航班延误险、旅游医疗救助+WIFI免费服务等产品。不过,意时网络仅取得“互联网保险销售许可证”,并不像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开发产品,但可以协助保险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创新的保险产品。
“我们更像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设计公司与供应商,通过保险公司代为开发产品到相关部门备案,再返还给我们线上渠道销售。”他表示,意时网络先将保险产品业务模式、风控赔付模型做出来,经保险公司通过相关产品审核,再借助后者业务牌照发行相应的互联网保险产品。
多数保险公司主要会关注赔付模型是否完善,及这类产品对获客、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接触频率能产生多大的推动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也让保险公司扮演的尽是“产品通道”角色,名义上他们是产品销售方,但真正的保费收入与承保利润可能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意时保险的口袋。
郁壮鸿对此解释称,其实意时网络的不少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是直接由保险公司收取,意时并不收取任何佣金。“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没打算在保险产品身上赚钱。”
互联网保险只是“流量入口”
郁壮鸿认为,一旦保险服务机构将互联网保险看成是流量入口,就可以发现更多的新玩法,甚至不必拘泥于保险产品本身的承保盈利,将盈利模式多元化。
以手机碎屏险为例,原先他仅将这款互联网保险产品看成是低成本获客、增加与客户接触频率的流量入口,但随着理赔案例日益增多(达到每天逾500单),他发现维修手机屏幕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将保险理赔款转化手机换屏服务的开支,通过为投保人更换屏幕获取增值服务利润。
今年4月,郁壮鸿成立了手机维修服务公司,年底这项业务可以突破2000单/天。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修屏业务的盈利,反哺互联网保险产品,通过降低其保费获得更大的客户流量与业务收入。”他表示。事实上,这也给他对互联网保险有了新的认识——借助保险的共保原理,通过互联网保险创新,降低每个客户各类生活服务的成本,从而实现更低获客成本与更大流量,为扩大业务收入做铺垫。
目前公司仅有70多人,真正来自保险业的只有5-6人,产品总监只有一人,集所有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与合规操作于一身。郁壮鸿对此解释说,这种做法可以尽可能降低沟通成本。
“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保险的颠覆还有很多。”他认为,比如互联网保险可以让保单更“友好”——很多传统保险产品都有免赔责任,但互联网保险可以通过设计专门的场景化产品,解除免赔责任;其次是让保单名称更加通俗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