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市场动态
28家外资寿险奋斗10年份额仅5.6% 为何输了市场?
作者:不详来源: 投资者报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近年来,本土寿险产品创新不断,本土寿险公司保费更是突飞猛进,而外资寿险常因股东理念的不同,经营被拖累,杰出的典型通常股东地位明确

  在策马奔腾的保险市场上,外资险企明显是滞后的一方。

  据保监会新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28家外资寿险总规模保费为1613亿元,仅占寿险总规模保费的5.6%,远低于2005年8.9%的市场份额峰值。规模保费收入最高的为恒大人寿,达351亿元,这个体量在中资险企中勉强挤入前20名。

  保费的不给力,直接反映到盈利能力的不足。在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至少有13家外资寿险今年三季度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去年,中资寿险因投资收益赚到手软,而外资寿险也有10家亏损,约占外资寿险总数的四成,亏损总额近7亿元。

  28家外资寿险奋斗10年体量还不如一家排名前十位的中资寿险。为什么?水土不服?开设的网点偏少?股东管理意见不合?

  网点少市场开拓不利

  目前被保监会归为外资险企属性的寿险公司总共有28家。自1992年友邦保险进入中国以来,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奋战已长达20余年时间。《投资者报》记者通过统计外资险企成立年份发现,大多外资险企成立于2005年之前,成立于2005年之后的险企仅有8家左右。由此看来,超过七成的险企在中国市场已深耕10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从业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从实际营销上来看,客户都更愿意购买大公司、知名公司的保险产品,认为更有保障。外资险企虽然存在20余年,但在知名度、品牌度上仍未打响。此外,外资险企保险产品费用较高也是一个原因。

  为何会造成品牌认知度不强的情况?或许分支机构铺设较少是一个重要原因。记者通过各险企官网上查阅的数据了解到,目前外资险企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一般在10家左右,信诚人寿目前有15家分支机构,而老牌外资险企友邦保险目前也仅有7家分支机构,一般成立5年左右的中资险企都有20家以上的分支机构,由此可看出双方差异所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际上整个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体量都比较小,不仅是保险,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规模小导致分支机构开设较少,至于为何业务规模小,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两国关系、本国类似企业在它国的发展状态等都可以成为原因。

  外资险企网点开设少,在消费者备受重视的售后服务上就有所限制,例如理赔等,必须要到营业网点进行后续服务,这时候网点开设较少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

  同样的情况还体现在外资险企的销售渠道上,由于规模较小,外资险企难以较好利用例如银保、团险等效率较高的销售渠道。中美联泰去年年报显示,以电话销售与公司直销为主要营销渠道,而银保、个险及团险反而被排到了后面。

  业务新突破意在互联网保险

  此外,在产品设置上,早年的外资险企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保额高,但费用也不菲,中国消费者在保险消费上的意识显然还没有那么开放,所以价格敏感型用户更愿意选择一些保费看起来更优惠的保险产品。

  不过近年来,外资险企在产品方面也已开始设计得“接地气”,例如一些重疾险,在价格和保额方面已与中资险企无异,甚至比大型险企的产品年缴保费还要低一些。

  无论是网点的设置还是销售渠道、保险产品的规划,外资险企似乎都不太占有优势。外资险企到底突破点在哪里呢?早在前两年,业内就有观点认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补足外资险企网点较少的短板。但据中保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互联网保费跃居前十的外资险企仅有弘康人寿、工银安盛两家,至少有13家外资险企的互联网保费收入不足1000万元,当然与公司总体体量较小有关,但也无法掩饰外资险企在互联网领域表现一般的现状。今年上半年,中英人寿、弘康人寿同比增速跃居前十,说明一些外资险企也已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布局。

  经营理念有分歧

  合资保险迟迟发展不利,与外资险企股东经营理念差异太大有关。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外的公司更注重业务能否盈利,而国内更希望把业务规模做大,利润次要于规模。双方对于盈利的心理预期不同导致股东之间产生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稳定的外资险企,一般发展状况也比较好。例如信诚人寿、中英人寿等,自成立以来这些公司的股东及股东持股份额就没有发生过变化,去年信诚人寿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增长19%,中英人寿2015年净利润达3.4亿元,同比增长42%。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独资外资险企,友邦保险并没有中资股东加入,按照外资险企注重效益的经营模式,友邦保险一直发展稳健,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保费达124亿元,同比增长28%。去年盈利更是高达31亿元,同比增长超1倍。友邦保险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友邦更注重对细分市场的挖掘,能够使得各类人群获得更精细的服务与保障。由此看来,外资险企对中国市场并非没有适应力及吸引力,股东理念不同才是经营不善的因素。

  一般来说,中外资持股比例相近的险企更容易发生纠纷,由于话语权相当,“谁说了都不算”,具体决策及工作也无法推进,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

  实际上,由于经营问题,外资险企股东不断更迭的状况并不少见,近期新光海航股东易主尘埃落定,新光海航原中方股东海航集团退出,新的控股方柏霖资产加入,持股51%,台资股东新光人寿仍持有25%的股权。此外,中法人寿、同方全球人寿、中荷人寿等几乎一半的外资险企都经历过股权变动的震荡。

  未来,外资险企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磨合,管理经营上能否协调或许才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上篇文章:   尽管各路机构资金都曾宣称看好蓝筹股,但安邦保险却成了坚定的实践分子。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